七一·建党节----支部党员活动纪实
2023-07-13
七一建党节,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和爱国精神,徐州建总集团党支部组织了本次党建活动,带领在徐党员和积极分子赶赴邳州市王杰纪念馆参观和学习,接受光荣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王杰烈士陵园始建于1967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而修建。是海经济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学教基地。馆内设有王杰烈士墓、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王杰牺牲地纪念亭,王杰纪念广场等等。
7月1日上午10点,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乘车到达邳州市王杰纪念馆。我们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了王杰烈士纪念馆,准备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同行的还有很多其他单位和组织的人,我们一起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在此相聚,共同接受学习与教育,现场氛围浓郁,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一进馆内,正中央便矗立着毛主席题词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字样的字碑,两边墙壁上也写满了王杰语录。譬如,“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人一生,以服从祖国的需要为最快乐。”、“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人最痛苦的是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永不生锈,闪闪发光。”等等。
看着这些语录,仿佛就能看到淡淡的星空下,窗户打开的屋内,一张破旧的木桌上,王杰借助手电的微光,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写画画,留下了这些让人看着便为之受益和感动的语句。能够写下这些字句的人,他的思想境界和爱国敬党之心,便值得我们永远去追随与学习。
进入陈列馆后,我们便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观看了讲解王杰精彩绝伦的生平事迹的影片。全场静默,大家都聚精会神地跟着影片,走进王杰的世界。随后,大家便三三俩俩地散开,去观看馆内陈设的王杰生平资料。
王杰,1942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61年8月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生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坦克克二师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为保护民兵和人武干部壮烈牺牲。
1965年7月初,王杰奉命到江苏省邳县(现邳州市)张楼乡执行民兵训练任务,在最后一次实爆演习时,炸点意外爆炸,危急时刻,王杰奋不顾身,毅然扑向炸点,用身体掩护了在场的十三名民兵和人武下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根据王杰生前的要求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王杰纪念馆内走着走着,便能够被王杰的事迹所带入进去。那一幅幅图画、一节节文字、一段段影像、一叠叠文献资料、一座座雕像等等,都能感受到陈列的用心,真实地再现了王杰烈士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
王杰作为毛主席的好战士,他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留在了苏北这块土地上,永远长眠在邳州市这片热土中。毛主席题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1965年7月14日的飞身一扑,不仅仅救下了12名民兵,更是影响了后辈无数人。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感触颇深。王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精彩绝伦。他临危不惧、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这种气魄与胸襟,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新时期的我们要以此为动力,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以慰先烈,更无愧于自己面对党旗所立下的誓言。
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我们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先烈们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备受鼓舞,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奋发有为的动力。我们要永远铭记,如今优异的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党员,要不断地用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要学习王杰同志的“两不怕”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以英雄的精神为楷模,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